欢迎来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  
注册  |  登录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专家委员会 专业人才库 人才测评 企业招聘 培训动态 培训服务 证书查询 高校招聘 最新公告 联系我们

  热门资讯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做好留学人才 

· 中国需提升人才全球配置能力 

· 新时代 留学人才大有可为 

· [职通车]天津人才新政6天落户58 

· 【图解】习近平引领加快建设创新型 

· 新起点,开启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20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 吸引海 

· 全国高技能领军人才座谈会在北海举 

· 【职通车】京沪入局“升级版”人才 

· 天津进一步升级人才“绿卡”服务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研究 > 军事人才学研究

军事人才学研究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6-01-01 13:11:54   浏览:5062次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一、研究概述
军事人才,伴随着战争的出现而登上历史舞台,并早就成为历代统治者和军事家、思想家研究的对象之一。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在变革现实的阶级斗争和反抗侵略的民族斗争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军事人才思想宝藏。但是,将军事人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则兴起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创建人才学的浪潮之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军队担负的任务,由过去主要打仗,转移为既要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又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军队所处的环境由过去长期的战争环境变为和平建设环境,军队建设进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全面建设新时期。在这些重大变化中,军事人才队伍的建设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正如杨尚昆在《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军队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不造就一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就谈不上军队的现代化。”杨尚昆,《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红旗》,1984年第15期。因此,军事人才学研究就被历史地推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通过广大军事人才学教学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军事人才学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取得了长足发展,发表了上千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教材,建构了军事人才学的学科体系,培养了一批军队人事管理干部,锻造了一批军队人才与人事管理教学研究人才,取得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
军事人才学的创立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79~1989年)
1979年之后,随着我国人才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并受其影响和引导,军队领导机关和院校的部分同志开始关注和思考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问题。1982年“八一”建军节期间,江苏省创办的《人才》杂志社为纪念建军55周年,专门组织了军事人才研究的稿件,探讨了现代战争对军事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并分析现代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德和才能结构。随后,不少军队院校在研究如何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问题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此同时,全军许多部队也都开始研究如何改革教育训练,以较少的时间和投入,培养出又多又好、适合现代战争需要的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鉴于这种发展态势,1985年7月2日,原空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裘克人教授在《解放军报》发表了《军队应该创立自己的军事人才学》一文,提出:“近几年,人才学作为一门研究各类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和一般发展规律的崭新学科,在我国应运而生。各种研究团体、学会相继成立,《人才学概论》、《人才学文集》等一批专著陆续出版。人才学研究也开始向一些专门领域,如文艺、体育、科技、管理等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但是,在我们军队理论学术界,军事人才学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适应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军事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应该创立自己的军事人才学。” 裘克人,《军队应该创立自己的军事人才学》,《解放军报》,1985年7月2日。并对创建军事人才学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学科特点作了阐述,提出创建军事人才学的构想和思路。此文不仅是军事人才学诞生的先声,也是军事人才学萌芽的一个标志。 
创立军事人才学的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军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军队各级领导和军事人才研究爱好者的高度重视,研究活动蓬勃展开,研究成果日趋丰硕。原空军政治学院裘克人、李延海、沈国权等同志,1984年编写出军事人才学提纲,经过两期教学实践,在原编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成《军事人才学》,于1985年12月印成试用本,1986年被总政治部定为推荐教材。1984年11月,以沈阳军区为依托成立了军内外专家、学者35人组成的《当代军事人才丛书》编辑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指导下,1986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了于大清、王长林、王小夫主编的《军事人才学概论》、《将才论》、《军事参谋人才》和《军队政工人才》等一批军事人才研究专著。张爱萍为该丛书题写书名,李德生为该丛书作序。这充分说明军委和总部领导对军事人才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原空军政治学院1985年编写的《军事人才学》试用教材,也由裘克人教授主持修改成《军事人才学引论》,于1988年12月出版发行。《军事人才学概论》和《军事人才学引论》的出版,标志着军事人才学的初步创立。1988年6月,军事统筹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军首次军事人才学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116篇,大会交流44篇,评选出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32篇。会后出版了《人才——建军之本》论文集。1989年1月,海军以干部部为依托,成立海军人才研究会筹备小组,并于1990年在北京召开了海军人才学术研讨暨海军人才研究会成立大会,征集有海军特色的人才研究论文210篇,评选出优秀论文61篇,汇集出版了论文集《军事人才论》,成为全军第一个大单位级人才研究组织。上述研究成果的取得、研究组织的创立、教学活动的展开,标志着我国军事人才学的初步创立。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0~2000年)
继原空军政治学院之后,国防大学、西安政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原海军政治学院等军队院校相继开设了《军事人才学》课程,并陆续编写出版了一批专著、教材,其中代表性的有:王日中、瞿定国编写的《军事人才学》(1990),阎宝珠主编的《军事人才学基础》(1991),王日中主编的《新编军事人才学》(2000)。军事人才学教学从开办讲座课开始,到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培训层次越来越高。从1988年开始,国防大学、西安政治学院、空军政治学院陆续在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下设置了军事人才管理研究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国防大学招收首批军队政治工作学博士研究生,也设有军事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研究方向,其中房忠贤教授的博士生高建国完成的《21世纪中国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构想》和裘克人教授的博士生吴进国完成的《论军事创造力开发》博士论文,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两篇博士论文分别于1999年9月和2000年2月公开出版,高建国的论文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这标志着军事人才学在教学领域已经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01~至今)
世纪之交,尤其是90年代初发生的海湾战争,90年代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使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国防和军事人才问题。1999年4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和随后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为21世纪初期我军人才培养制定了宏伟蓝图。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新型军事人才的必备素质,要求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3年8月,中央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对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全面部署;同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促使军事人才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更加紧密地结合各军兵种的实际,回答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提出的问题。
由总政治部干部部汇编的《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全军人才建设研究论文选编》收入优秀论文57篇,于2005年12 月出版。这对各级领导机关科学决策、部队人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由第二炮兵干部部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编著的《第二炮兵人才学》,于2004年5月出版。该书对第二炮兵人才价值与实现、素质、分类、成长因素、成长规律、成长途径、选拔与考核、使用管理,以及制度改革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陆春炎教授、张煜副教授主编的《军事人才思想通论》,于2004年11月出版。该书全面概括了马恩列斯、我党我军领导人、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以及西方古近代主要强国的军事人才思想。由西安政治学院军队人事管理学系陈文义教授主编的《军事人才学》,于2006年12月出版;王书道主编的《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于2007年5月出版。这两书在吸收20多年来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工作决定和中央军委实施人才战略工程规划的精神,被作为军队政治工作专业研究生和政治军官任职教育的基本教材使用。

二、研究的进展
军事人才学是普通人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创立与发展,既要遵循人才学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军事人才学的特殊规律。30年来,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发表论文上千篇,出版教材、专著30多部,这些研究成果多数是围绕军事人才学特殊性展开研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构建了军事人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
国内最早研究军事人才学的《军事人才学(试用教材)》、《军事人才学概论》和《军事人才学引论》,借鉴我国人才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开辟了现代军事人才理论研究的先河,探索了构建军事人才学原理框架的路子。这三部著作概述了军事人才思想的发展,从揭示军事人才的概念、本质入手,涉及军事人才分类、成才过程、成才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成才道路与成才策略,科学技术、战争、军事训练、院校教育与军事人才成长的关系,探索了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军事人才的特殊素质与才能,还分析研究了军事人才群体结构,军事人才的使用与管理,创立了军事人才学原理的基本体系,受到人才学家和军事人才学研究者的肯定,为军事人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王日中、瞿定国编写的《军事人才学》,对军事人才学的理论框架作了新的探索,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军事领导人才、军事科技人才、军地两用人才、未来军事人才的含义与特点,研究了军事人才开发、培养、识别、任用、激励、竞争、流动等环节。同时,还前瞻性地研究了军事人才立法、军事人才心理、军事人才的自我修养等内容。1991年4月,在参考吸收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阎宝珠主编的《军事人才学基础》出版,这部著作在框架体系上分总论、军事人才价值论、军事人才成长论、军事人才管理论、军事人才开发论五编,并在军事人才价值及其性质,军事人才成才规律的表现形式以及新型军事人才开发战略等问题上,作了新尝试,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军事人才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军事人才教学实践的需要,2000年王日中主编的《新编军事人才学》、2001年沈国权、杨运学主编的《军事人才学新论》、2006年陈文义主编的《军事人才学》相继出版。这三部著作在充分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着力点放在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军事人才管理实践的重大现实问题上,并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教材和全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制定教材。上述专著、教材,共同构建和完善了军事人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
(二)界定了军事人才的诸多基本概念和范畴
军事人才学从创建初期,就注意遵循科学的原则与方法,重视对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对于军事人才的定义,裘克人等认为:“军事人才就是在军队从事各种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或能力,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军队的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 裘克人,《军事人才学》,空军政治学校政治工作教研室印,1985年12月第2页。于大清等认为:“军事人才必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成为军事领域里品质优秀,比较先进的一部分,成为具有一定特长,能够用自己创造性的活动适应正义和进步事业的发展,并能作出比一般军人有较大贡献的人。” 于大清、王长林、王小夫著,《军事人才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39页。王日中认为,军事人才的科学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军事人才必须是军事实践活动的产物;二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军事知识、军事技能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三是军事人才必须是对进步的军事活动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总之,“军事人才是具有专门的军事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中为进步的军事活动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优秀分子。”王日中、瞿定国著,《军事人才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14页。
对于军事人才学的研究对象,王日中认为:“军事人才学就是研究军事人才本质与军事人才活动规律的科学。”王日中、瞿定国著,《军事人才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16页。陈文义认为:“军事人才的成长与军事人才的管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军事人才学研究对象的整个体系。”陈文义主编,《军事人才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5页。蔡永宁认为:“军事人才,是具有军事斗争实践所还需要的才能并能出色地发挥其才能的人。”军事人才具有强烈的集团性、鲜明的时势性、不同的类型性、显著的层次性和多种转化性。蔡永宁,《“军事人才”概念新解》,《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对于军事人才价值的研究,阎宝珠认为,军事人才的价值,从概念上来解释,与其他人才一样,是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军事人才的价值既不是显赫的地位、丰厚的俸禄,也不是优厚的待遇、赫赫的名声,而在于内在的、默默的贡献。这价值,融化在军事人才的职责和使命中,体现在军事人才的庄严而又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之中。”阎宝珠著,《军事人才学基础》,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74页。王书道认为:“军事人才价值,是指军事人才的素质、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对一定阶级及其政党的军事活动和该社会人的发展的客观效应。这里,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的军事活动和该社会人的发展是军事人才价值的轴心,军事人才的素质、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是军事人才价值的载体,产生客观效应是军事人才价值的内核。军事人才的价值,是军事人才所做贡献的工具性价值与军事人才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价值的统一。”陈文义主编,《军事人才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75页。从军事人才价值形态分,可分为潜在价值、效用价值、人本价值。“军事人才价值的实现,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它不仅是军事人才自身条件与社会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是军事人才所做贡献的合法认定、合理回报以及军事人才持续发展等环节的辩证统一。”陈文义主编,《军事人才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89页。
关于军事人才的分类与层次,在吸收我国历史上军事人才思想中关于分类与层次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人才学原理,形成了按照我军现有专业分类、按照成长和发展过程分类、按照才能高低和贡献大小分类、按照思维特征分类、按照知识结构分类、按照行为方式分类,以及按照初、中、高级分层次等多种方法,创立了既符合普通人才学原理,又符合军队实际的军事人才类别和层次划分的标准与方法,为深入研究各级各类军事人才和分支学科创造了条件。2004年5月,由第二炮兵干部部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编著出版的《第二炮兵人才学》,正是在这一原理指导下所诞生的一门军事人才学的分支学科。
对于军事人才的群体结构的研究,多数专著教材都将其作为重点,运用耗散结构论、系统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原理,不仅分析了构成军事人才群体的相关要素,还重点探讨了军事人才群体合理结构的要求、意义、特征、类别,群体结构的优化,对部队领导班子的组合、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正是在这一原理指导下所诞生的一门军事人才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近年来陆续出版的一些军事人才著作还对军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以及军事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流动、竞争、激励和制度建设、发展战略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作了较为科学的揭示和界定。例如,2000年2月出版的吴进国著《论军事创造力开发》,对军事人才的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2001年11月出版的陈岸然著《军事人才品德培育论》,不仅科学界定和概括了军事人才品德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而且提出了军事人才品德培育“三要素”(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静态秩序规则、动态变化规律和中介要素。这些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科学界定,为深入研究和完善军事人才学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探索了军事人才的成才规律和管理的基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对本学科研究对象规律的认识及把握程度,是科学成熟与否的标志。军事人才的运动规律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既有普遍规律,又有特殊规律;既有“人成其才”的规律,又有“人尽其才”的规律,还有“人才辈出”的规律。作为一门诞生不久的学科,先行者们重点探索了“人成其才”亦即军事人才的成才规律,这既是“人尽其才”的前提与条件,也是“人才辈出”所包涵的子规律。
裘克人认为:“人才成长不能超过这个时代社会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但是在这个范围内,充分运用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完全可以培养出能够导演威武雄壮话剧的军事人才。”裘克人等编者,《军事人才学引论》,能源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77页。
阎宝珠认为:“军事人才的成长,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在因素的制约。内在因素是成才根据,外在因素是成才条件。内外因素在综合效应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就是军事人才成长的规律。”阎宝珠著,《军事人才学基础》,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74页。
蔡永宁认为:院校培养是军事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军事实践是军事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交替锻造是军事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军事人才成长动力,取决于主体自身的能动作用和所处环境的影响作用。陈文义主编,《军事人才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95~106页。
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还对军事人才培养、识别、任用、激励、竞争、流动等管理环节上的特点规律,进行了有效的探讨研究。虽然目前军事人才学对规律的研究还只是开始,但这一认识抓住了军事人才成长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体现了军事人才这一事物运动的必然性、特殊性,一直为多数军事人才研究者所认可。
(四)研究了军事人才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
立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突出军事人才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军事人才学得以发展的沃土和推动力,也是军事人才学产生的初衷。因此,近30年来,研究者们在研究军事人才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军事人才学初创阶段,研究者们一方面探寻这门学科体系,一方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军队人才建设的历史经验,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建设初探》。
二是在纪念邓小平发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指示10周年之时,研究者们在总结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军地两用人才学概论》。
三是在以海湾战争为开端的现代战争出现后,研究者们迅速将目光投向现代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中,出版了《现代战争与军事人才》。
四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研究者们又开始关注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在这一体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在价值观多元化情况下,军事人才队伍稳定、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军事人才资源开发、军事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和政策制度建设等问题。
五是军委提出军队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方针后,研究者从军队质量建设和长远发展出发,认真研究军事人才培养战略。根据形势的客观需要,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于199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暨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军事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版了《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该书系统地荟萃了与会的全军近百所院校和军区军训部等单位百余名专家学者关于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方面精华,分为明确观念、强化素质、拓展途径、抓住关键四部分,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揭示了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军事人才素质培养、军事人才途径拓展、军事人才培养关键在领导和教员等问题,为振兴军事教育事业,推动军队院校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六是军委提出军队要履行打得赢、不变质历史使命时,研究者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讨打得赢的人才培养锻造问题,军队内部编印了《铸造打赢人才方阵》一书。
七是在江泽民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后,研究者们认真研究探索,出版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方略研究》,郭若冰、杨树旗、张启华等研究者,提出了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复合型,要有超前育才的思想,以及怎样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等内容。
八是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后,研究者们围绕这一纲领性文件,就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总政治部汇编的《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全军人才建设研究论文选编》,分为综合研究、考核选拔、培养提高、使用管理、吸引保留、借鉴与启示六个部分,全面反映了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培养座谈会以来,各级抓人才建设所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人才建设实践中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齐三平主编的《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结构体系研究》,紧密结合军队实际,对如何具体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逐项分解细化研究,特别是在树立人才建设新理念基础上,完善人才来源和生长更替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的新观点和具有咨询价值的对策建议。王书道教授主编的《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在研究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基础上,着重研究概括了“五支队伍”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军队人才的培养效益、择优使用、结构优化、科学考评,以及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保障、制度创新等现实问题。
(五)为部队培养输送了大批军队人才与人事管理人才
军事人才学创立之后,比较好地适应了我军建设的需要,多所军事院校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并由开始的讲座课,发展到选修课、必修课,在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开设了军队人才与人事管理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生、博士生。最近统计,仅西安政治学院自1998以来,就培养研究生23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名;培训的全军干部部部(处)长、干部科(股)长、干部干事5300余人。此外,国防大学、后勤指挥学院、南京政治学院、二炮指挥学院培养此方向的研究生也不少于300人。这标志着军事人才学在30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创立到发展、逐步成熟,充分展示了这一学科应有的功能和旺盛的活力。

三、研究的未来趋势
作为一门学科专业建设来讲,从创立到成熟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中还有许多实践经验需要加以总结,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亟待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可以预测,军事人才学研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呈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突出应用研究
军事人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特强的应用学科,其地位和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服务并指导军事人才建设的实践。因此,研究军事人才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将成军事人才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之一,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研究。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战争,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因此,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强化联合制胜理念,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打造联合作战部队,全面提升联合作战能力。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保障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缺乏实战牵引和检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起步晚。因此,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将是未来军事人才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二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研究。信息化战争迫切需要军队加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程度将决定能否打赢未来战争。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军队建设和作战主体。军队向信息化转型,关键是要提高军队人才的信息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要转向信息化,这是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根本保证。因此,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向信息化转型,不仅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军事人才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三是完善军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研究。军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影响到军队人才的考评、选拔、任用,影响到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目前,指挥军官考评体系及其选拔任用程序规定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从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整体上看还不够完善,参谋军官、专业技术军官、士官等考评、选拔、任用等机制还未建立,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研究。我军现有军事制度的很多方面是战争年代延续下来,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近30年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相接轨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制度安排还未全面建立起来。正如胡锦涛指出:“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任务很多,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江静,《坚定地走军民兼容开发科技人才之路》,《解放军报》,2008年2月26日。这一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对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研究,将成为军事人才学应用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二)深化基础研究
军事人才学建立之后,基础理论研究受到重视,但还需继续努力,使军事人才学的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一是加强军事人才基本理论研究。关于军事人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党领袖都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和丰富的思想,是我国军事人才建设和军事人才学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够保证军事人才建设发展方向,而且将丰富和发展军事人才学的内容体系。对军事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将由注重从哲学层面上阐述其一般规律,发展为依据信息化战争的特殊要求,更加深入具体地揭示高素质、有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的特殊成长规律。
二是加强中外军事人才思想史研究。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战争和军队,就有了有关军事人才的思想和实践。仅我国历史上就有《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李世民问对》、《人物志》等代表性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军事人才思想。还有吕尚、管仲、诸葛亮、曹操、李世民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关于军事人才识别、选拔、使用等方面的精辟论述。这些都是现代军事人才学丰富的理论来源之一,其中的精华至今仍有价值。目前,这方面已有零散的或较为系统的研究,例如,《三国用人艺术》、《孙子兵法研究》、《诸葛亮用人》、《曹操用人》、《军事人才思想通论》等。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今后需要进一步对整个军事人才思想发展史加以系统研究,使这一宝贵的资源更加充分地得到挖掘和利用,为军事人才学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强军事人才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例如,军事人才价值、高层次高技能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军事人才辈出规律,以及特殊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是进一步研究军事人才学的分支学科理论。一方面,要突出各专业类型的军事人才研究,如军事科技人才、军事教育人才、军兵种专业人才等;另一方面,将突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各类新型军事人才的研究,如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网络人才、舆论战人才、心理战人才、法律战人才等的研究,以此促进军事人才学学科体系的完善。
(三)重视外军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军事人才的竞争。外军普遍认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历来是打赢战争的重要因素,更是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军事人才作为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军官的培养、选拔、配置、交流、待遇,军官的职业化、专业化,以及士兵的服役年限、年龄等政策制度上,都采取了许多新的改革措施。例如,美国国防部多年都把培养、招募第一流的人才视作第一要务。据报道,数次闯入美国国防部计算网络,被称为“黑客”的一名中学生,就被美军作为特殊人才招收入伍,以培养未来网络战的高手。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军队也将培养未来信息化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并开始实施军事人才战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努力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迎头追逐。印度军队提出要在2015年建成一支精干、机动和高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军队,进而进入世界军事大国的行列,为此,印军推动了官兵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信息化建设,全军官兵要彻底扫除科盲,全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由此可见,虽然世界各国军队的性质不同,但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在军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外军许多成功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军借鉴。因此,加强对外军培养选拔人才的历史和现状研究,不但可以知己知彼,认清我们存在的差距,开阔视野,更是丰富和完善军事人才学学科的客观需要。
(四)关注交叉研究
军事人才学的研究对象是军事人才,是人与人、人才与战争、人才与军队等诸关系之间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军事人才学横跨多专业领域,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可以说它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它除了与军事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还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社会学、行政学、经济学、史学、系统工程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军事人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关注对军事人才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例如军事人才经济学、军事人才心理学、军事人才管理学、军事人才教育学、军事人力资源开发学等,这些都是当前和未来军事人才学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由胡亮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就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军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胡亮认为,进行军事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军事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可以为理解新时期军队质量建设中的系列新问题提供全新的视角。这些问题包括:如何促进军事人力资本的形成;如何提高军事教育投资的规模效益;如何激励军人进行人力资本的自我投资;如何提高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水平;如何将军事人力资本引入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控制军事人力资本的风险,尤其是减少高素质军队人才的外流,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引入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理论,并借鉴制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分析工具,十分有利于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四、代表作介绍
(一)裘克人、李延海、沈国权,《军事人才学》,空军政治学校政治工作教研室,1985年12月印
《军事人才学》是我国第一本直接以“军事人才学”命名的著作,在中国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该书是在参阅当时出版的上百本我军将领传记与回忆录,采访三十多位老红军、老八路、老同志,记录他们的成长体会,以及去部队第一线调查几百位官兵在实践与训练中成长的资料后撰写的,力求体现我军人才的显著特点。全书共十三章,18万字。在概括军事人才的概念、军事人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军事人才学总体设想、中国军事人才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军事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军事人才的培养道路,概述了军事人才的特殊政治素质、特殊能力、特殊心理品格,军事人才群体和群体结构,军事人才的管理。该书于1984年拟定提纲,1985年12月印成内部的试用本,1986年被总政治部定为推荐教材,经过空军政治学校和其他院校两年的教学实践后修改成《军事人才学引论》,能源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又从教学实践到理论提高的过程,适应了军事人才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趋势,为建立军事人才学体系奠定了基础。该书满足了当年军事人才教学和研究者的急需,在建构军事人才学理论体系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二)于大清、王长林、王小夫著,《军事人才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军事人才学概论》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一本军事人才学著作,在中国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史上具有前瞻性意义。全书共十二章,21万余字,详细论述了军事人才学的萌芽及其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在概述中国古代、近代和毛泽东军事人才思想的基础上,提示了军事人才的本质、结构和修养,阐明了军事训练、军事院校、战争、科学技术与军事人才的关系,探索了军事人才选拔、军事人才管理和军事人才制度。该书出版时,我国军事人才学在理论体系和学科内容等方面还处于初创阶段,作者从我国军事人才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适应世界军事人才科学发展的趋势,为建立中国军事人才学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该书满足了我国军事人才与人事管理者、理论研究者及学习者需要,对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和军事人才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王日中、瞿定国编,《军事人才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军事人才学》是一部学科特色明显的军事人才学著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军事人才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全书共十八章,26万字。在概括科学的发展与军事人才学科的产生,军事人才学的研究对象、范畴、体系、原则和方法的基础理论上,评介了中国历史上军事人才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当代外国军事人才思想的主要特征,对军事人才群体、军事科技人才、军地两用人才、未来军事人才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索了军事人才的开发、培养、识别、任用、激励、竞争、流动,以及军事人才立法、心理、自我修养、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此书出版之时,正是军队人才培养急需之时,国防大学、西安政治学院、空军政治学院等军队院校,军队人事管理干部的专业培训、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学科特色明显、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军事人才建设规律的教材。《军事人才学》适应了当年军队军事人才学教学的需要,满足了军队人才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要求,在军事人才培养、军事人才学理论研究、军事人才学科体系构建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阎宝珠主编,《军事人才学基础》,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军事人才学基础》是比较全面系统研究军事人才基本问题的一本著作。全书分五编十八章,24万字。在概述军事人才及军事人才学的内涵、军事人才学的建立和发展、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军事人才的本质、分类和群体结构,对军事人才的价值的性质、实现和评价值进行新的揭示,分析了军事人才成才的根据、条件、规律、过程和途径,研究分析军事人才管理的内涵、特征、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对军事人才考核、选拔、管理者和管理制度,对新技术革命对军事人才的要求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了军事人才开发战略。《军事人才学基础》的创新之处是,比较全面地构建了军事人才学的框架体系、揭示军事人才的特殊价值、概括军人成才规律的表现形式以及未来新型军事人才开发战略,这对军事人才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陈文义主编,《军事人才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军事人才学》是一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决定》和中央军委颁发的《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精神编写的比较全面反映军事人才理论的著作。全书共十二章,30余万字。该书在对军事人才学的兴起与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的内容和方法、学科属性及其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将作者近20多年军事人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理论概括,将我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新思想、新措施作了充分反映,特别对军事人才价值的实质、形态、评价、实现,军事人才的配置、激励、规划的阐述更具有创新性,是一部结构体系完整、内容充实、适应当前军事人才教学需要的著作,对完善军事人才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王书道主编,《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研究》,海军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研究》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研究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的代表作。全书分八章,23余万字。分别对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五支队伍”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军队人才的培养效益、军队人才的择优选用、军队人才的结构优化、军队人才的科学考评、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保障、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进行了专题研究。此书突出的特点:一是前沿性,紧紧围绕中央军委最近提出的军事人才建设的方针,借鉴近年来总部机关、各大单位、院校和部队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二是应用性,针对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着眼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思路。三是政策性,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人才与人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联系部队实际阐释了具体内容。满足了教学工作者与人事管理工作者两方面的需求,对军事人才学科理论体系及教学体系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专家委员会 | 专业人才库 | 人才评测 | 企业招聘 | 培训动态 | 培训服务 | 证书查询 | 合作联盟 | 最新公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  联系电话:  010-83687696   传真:010-83687696 邮箱:rczlyjs@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88号  邮编:100070   法律顾问:邓小华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学术探讨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着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